当前位置:首页 »政策服务 » 创业创新>>关于印发眉山市“十三五”创新创业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眉山市“十三五”创新创业规划的通知

更新时间:2017-06-26    浏览次数:885次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单位):

《眉山市“十三五”创新创业规划》已经市第四届人民政府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25日

眉山市“十三五”创新创业规划

创业决定根本,创新决定未来。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确保“两个率先”目标顺利实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推进“22345”创新创业攻坚,着力实现两大目标、培育两大主体、构建三大体系、实施四大行动、落实五大政策,初步形成了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局面。

1.创新创业环境持续向好。优化制度供给,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强化金融支撑,创新推出全国推广的“银会”合作模式,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支持创新创业,不断拓宽创新创业融资渠道。强化服务支持,初步构建起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平台支撑体系、扶持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文化,实施“眉山青年创业促进计划”等活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宣传,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2.创新创业主体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以高层次人才、科技人员、大学生、草根能人为代表的创新创业者,电商创业、网络创业成为热点。“十二五”期间,全市新登记私营企业1.3万户、个体工商户7.1万户;促成5.6万名农民工、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带动20万人就业;扶持妇女创业7万人,带动妇女就业17.5万人;助推青年创业2000余人。

3.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市技术创新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累计投入37.13亿元;鉴定登记科技成果117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59项,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和专利奖15项)。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总数居全省第7位。2015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83亿元,是2010年的2.5倍。我市创建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示范市,丹棱县成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4.创新创业人才日益强盛。以“眉州天府英才工程”等为抓手,大力培育和引进人才,在重要产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等集聚了大批优秀人才。全市拥有人才资源22.82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比重达到10.9%。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达到12.3%,专业技术人才高级、中级、初级比例为6:37:57。

5.创新创业载体不断夯实。全市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省级科技孵化器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家(其中:省级8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省级专家服务基地1个,建成创业园区8个、青年创业孵化基地9个、电商孵化中心(基地)和电商集聚区5个、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12个、巾帼创业示范街3条,成为支撑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6.创新创业合作成果丰硕。我市与成都、绵阳等七市签订了成都经济区区域协同创新框架协议,与13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协议。招商引资“376”战略深入实施,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投资10亿元以上企业132家,眉山成为全省除成都以外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市州;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连续八年全省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

7.创新创业产出效益显著。 “十二五”期间,全市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0余项,累计实现产值220亿元;转化实施专利技术2000余项,累计实现产值300亿元;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587.22亿元,增速10.8%,居全省第4位;民间投资完成718亿元,居全省第3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为66.9%,占比居全省第1位。

(二)发展形势。

1.创新创业进入高度活跃的新时期。当前我国正处在创新创业的黄金期,支撑创新创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仍将保持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创新创业活动的网络化、全球化特征更加突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创新创业门槛,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全球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创新创业主体由精英走向大众,越来越多的大众群体投身到创新创业大潮当中,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种价值导向和时代气息。

2.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在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决胜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迫切需要依靠创新创业培育发展新动力。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迫切需要依靠创新创业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应对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创新社会治理,迫切需要依靠创新创业支撑民生改善。

3.眉山迎来综合优势爆发的新机遇。眉山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汇点,有利于借“带”发展、借“路”远行,积极融入国际创新创业合作大舞台,建成西部创新创业高地。眉山是国家级天府新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天府新区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向成都以南布局,有利于争取国家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重大产业项目落户眉山。眉山被省委列入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仁寿视高园区、彭山青龙园区纳入四川“3+2+N”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布局,具有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先行先试等先发优势,有利于在培育企业创新、产业体系创新、金融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创新等方面开展全面创新改革。

(三)主要问题。

1.创新创业基础仍需提升。我市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科技型企业数量较少,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研发能力不足。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匮乏,“引才留才聚才”的人文环境还不够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难以聚留。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多,产学研合作层次不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率不高。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尚未形成。

2.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不足。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无法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缺乏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现有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与服务对象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孵化器功能不完善,服务方式尚处在初级阶段,尚不具备整合孵化资源的能力,无法提供创新创业辅导、投融资等增值服务。

3.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有待优化。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不够健全,协同机制不够完善,对创新创业群体的关注不够全面,尚未形成政策“洼地”,难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政策的激励作用。科技投入、奖励资助及兑现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引导激励体系尚不完备。

综合判断,我市创新创业已经具备发力加速的基础,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十三五”时期,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走出一条人才强、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径,为“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创造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抢抓省委把成都平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的历史性机遇,顺应“互联网+”时代大融合、大变革的新趋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战“22345”创新创业攻坚,用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培育更加活跃的创新创业主体,建设更加丰富的创新创业载体,吸纳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提供更加务实的创新创业政策,营造更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使创新创业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为确保实现“两个率先”和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提供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

深刻领会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新的理念引领全市的创新创业行动。

坚持创新驱动。要把创新驱动摆到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破除一切制约创新创业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让创新创业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让创新创业带来经济发展的红利。

坚持协调推进。要加强科技资源、人力资源、政策资源、服务资源等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整合,加强部门与县(区)之间的政策联动,实现全市创新创业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

坚持绿色高效。要把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提升创新创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坚持开放合作。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整合利用全球资源,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创业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自由流动,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坚持共享成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的对接,让社会大众广泛平等参与创新创业、共享创新创业成果。

(三)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创新创业人才实现梦想的“新热土”、创新创业要素集聚的“新高地”、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新标杆”,在全省率先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跻身全省创新型强市、经济强市行列。

1.创新创业主体竞相涌现。 “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培育200名以上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8000名以上创新创业者;新培育扶持150家小微企业发展为规模以上企业,450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为亿元以上企业。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00户以上,小微企业达到1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5%。

2.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0.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速度15%以上,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3.创新创业人才高度汇集。形成以青年大学生、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海归创业者、连续创业者、草根能人等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人才集群。到2020年,全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和中级以上技能人才突破2万人;力争全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4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8人,省“百人计划”入选专家3人。

4.创新创业载体快速发展。建成省内规模领先、孵化能力一流的创新创业载体,到2020年,建成3家省内领先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4个,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0家、企业技术中心30家,孵化场地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形成覆盖创新创业全过程的综合服务体系,到2020年,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超过200家,创业导师超过800人。

5.创新创业产出成效显著。构建起“眉山制造2025”“东坡味道”千亿产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三大创新创业体系,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眉山制造”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东坡味道”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物流业营业额超过18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6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1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培育两大主体,壮大创新创业力量。

突出人才和企业两大创新创业主体,深入实施创新创业“四大行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速小众变大众、小微变大企进程。

1.培育壮大人才队伍。把培养企业家、科技人才、青年人才和实用人才摆在创新创业的重要位置。加强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应用型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服务人才,以及文化、旅游、卫生和特殊行业紧缺人才。强化本土人才培养,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系统实施科技创新创业苗子、杰出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梯次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加大各类人才工程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培养一批创新创业青年人才;通过示范、帮扶和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创业创富带头人;加强网络和电商人才培养力度。

专栏1 眉山市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百千万”计划

高端引领百人计划。围绕眉山发展动力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十三五”时期,每年引进各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00名以上。

创新扶持千人计划。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开拓精神、推动转型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家、科技人才及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十三五”时期,每年扶持创新型企业家、科技人才及创新创业青年人才1000名以上。

底部支撑万人计划。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基础人才,围绕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围绕社会事业重点领域培育专业人才。“十三五”时期,每年培育基础性专业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10000名以上。

2.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加快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研发机构和研发组织体系,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引导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支持小微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或通过互联网进行协同创新。建立军民两用技术项目实施、信息交互和标准化协调机制,利用现有“军转民”和“民参军”企业打通双向互动通道。

专栏2 眉山市创新创业“四大行动”

实施引进行动。鼓励国家、省科技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眉山领办或合办科技型企业。深化市校合作,支持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在眉山领办企业、与企业合作开发、进行科技成果转让或在企业兼职。

实施回归行动。鼓励眉山籍在外有资金、有技术、有项目的能人回乡创办小微企业,每年引进回乡创业的眉山籍在外能人创办小微企业100户以上。鼓励城市优秀人才、大学生、外出务工人才等回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每年引进回乡创业的眉山籍在外能人创办经济实体100个以上。

实施培育行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眉山青年创业促进计划”,鼓励市内外大学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到创客空间、科技孵化器创新创业。大力促进本土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培育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为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为行业领军企业。

实施转化行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允许高等学校科技人员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条件下,经所在单位批准从事创业或到企业开展研发、成果转化并取得合法收入。建立产业研究院、海归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开展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为创业主体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二)构建三大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顺应“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发展方向,把创新创业落脚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上,加快构建三大创新创业体系,有效支撑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1.构建“眉山制造2025”创新创业体系。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围绕“4+4”核心产业,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加快实施“四大战略任务”,强力推进“三大攻坚行动”,引导产业、园区、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套化、集约化等方向发展,实现制造业逐步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把眉山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

专栏3 “眉山制造 2025”四大战略任务、三大攻坚行动

四大战略任务:

1.壮大“4+4”产业集群。改造提升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新型建材产业4大传统优势产业,做优做大存量;加速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及金属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增量。

2.实施创新驱动。建立健全“两联盟、两中心”(政产学研创新联盟、银政企联盟,研发中心、孵化中心),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开发标志性重大产品,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3.优化工业布局。按照层级精准定位、一园一主业的原则,对全市12个重点园区主导产业进行重新定位并分为2个层级,第一个层4个园区,主导产业不超过3个,引领竞相发展;第二层8个园区,主导产业1个,配套支撑发展。

4.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坚持以绿色、低碳、环保为导向,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强化绿色技术支撑、发展绿色产业,形成新型制造业体系。

三大攻坚行动:

1.智能制造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生产设备自动化、制造过程智能化、智能制造体系网络化。

2.质量品牌行动。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创新质量发展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眉山制造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质量竞争优势。

3.服务型制造行动。推动制造业主辅分离、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全面实现眉山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

2.构建“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创新创业体系。突出抓好“两城三园七片”重点区域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东坡味道”统揽食品产业发展,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品牌推广,形成核心竞争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延展农业产业链,发展休闲农牧业、观光农牧业等新型业态。

专栏4 “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创新创业行动

做严标准。制定“东坡味道”系列标准,形成“东坡味道”核心竞争力。

做响品牌。创建“东坡味道”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

做优基地。围绕食品产业发展,配套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质量可追溯的原料生产基地,为“东坡味道”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保障。

做强集群。坚持食品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培育10亿级、50亿级乃至百亿级的特大旗舰企业。

做大市场。大力推进“互联网+东坡味道”发展模式,建立“东坡味道”电子商务综合平台,鼓励“东坡味道”生产经营主体拓展农超对接、定点配送、出口贸易等多种形式的营销渠道。

3.构建“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体系。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和大数据产业,培育壮大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商贸和物流为两翼,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康养服务、科教服务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抢抓四川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机遇,把眉山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融入成都、联结西南、辐射全国”的全省物流重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全省电商第二城”。

专栏5 “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行动

“互联网+文化旅游”。按照“全域景区化”总体要求,坚持以东坡文化为核心,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天府眉山·东坡故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大峨眉智慧旅游洪雅服务中心和眉山智慧旅游中心为基础,广泛运用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推进“互联网+”智慧旅游试点示范。加强旅游产品、营销方式、管理手段等创新,打造连接旅游消费者、景区、酒店商圈、旅行服务机构的智慧旅游产业链。

“互联网+电子商务”。抓好眉山第二批国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加快培育集贸易、物流、融资、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业态电子商务园区,全面完成4个电商示范县、2个电商产业园和集聚区、1000个电商服务站建设,吸引电商企业集聚发展。大力支持电商创业、网络创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域性电商平台,培育一批本地创新型电子商务企业。以打造眉山中心城区和仁寿县城两个现代商贸中心为重点,探索“购物中心+电子商务”融合,加快促进传统商业转型。

“互联网+现代物流”。建立完善物流公共信息、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平台,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二维码等在物流运输、仓储、配送、多式联运等领域应用。重点打造彭山青龙和眉山中心城区两个物流园区,其它县(区)规划建设3个物流中心、4个物流服务节点;在眉山机械产业园区打造国家应急物流综合示范基地;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在仁寿县规划建设航空物流节点。鼓励制造业物流服务外包,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互联网+康养服务”。抢抓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机遇,抢占发展先机,完善服务设施,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发挥洪雅、丹棱的生态优势,大力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依托彭山长寿养生养老产业、峨眉半山七里坪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大力发展养生医疗旅游,加快建设西部国际健康服务产业核心区。

“互联网+科教服务。”巩固提升基础教育,建设区域性特色职业教育基地,创建眉山技师学院,加快四川工商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眉山校区等建设,逐步形成以科技教育为主的产业支撑。支持校企合作建立重点产业技能型人才、新兴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在产业集聚区(园区)建设一批专业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依托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天府花海仁寿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三)加强载体建设,夯实创新创业基地。

鼓励各县(区)根据现有基础和产业优势优化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到2020年,每个县(区)、市级园区至少建成2个孵化器(培育基地)。

1.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服务信息化。推动创新创业基地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提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利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企业提供便捷、稳定、广覆盖、低成本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营销、融资等全方位应用服务。

2.集成内外服务资源,实现服务平台化。鼓励创新创业基地完善服务制度、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鼓励各类服务机构入驻创新创业基地,提供专业化服务;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筹、众扶新模式,提高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建立并完善企业创新创业数据库,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

3.构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服务规范化。引导创新创业基地建立规范的创业服务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明确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依据企业对服务效果满意度的评价意见对服务机构进行动态管理,推动创新创业基地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4.推动产业有机联动,实现基地发展生态化。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优化供应链、完善资金链,形成产业资源集聚、企业多元互补、服务功能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强企业间的专业化协作,打造生产协同、创新协同、战略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5.打造环境友好型基地,实现基地绿色化发展。鼓励利用闲置厂房、楼宇等场所改建创新创业基地,完善“三废”集中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推动新能源的使用和节能减排,鼓励基地为入驻企业开展能耗在线监测与预警服务,帮助入驻企业降能耗、降成本,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专栏6 眉山市“十三五”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项目

天府视高创新孵化园项目、西部药谷创新孵化园项目、金象创新孵化园项目、甘眉创新孵化园项目、丹棱电子商务孵化园项目、东坡区电商孵化园项目、眉山机械产业园区眉山军民融合创新促进中心项目、眉山机械产业园区东坡智造谷项目、眉山机械产业园区双重双创中心项目、仁寿西南IT及电商产业双创孵化中心项目、岷东新区双创产业园项目、东坡创客孵化园项目、彭山电子商务孵化器平台建设项目、天府青龙甲骨文高端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项目、洪雅县“蛋蛋族”创业孵化园项目、丹棱县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青神县创新创业(电商、竹编创意和机械产业)平台项目、眉山通用机械及传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格林泰科药效平台项目、经开新区合作共建新药临床前研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

(四)突出示范引领,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结合我市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第二批国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建设,积极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创业新模式和新路径,把眉山打造成省内创新创业高地,使创新创业成为眉山的一张新名片。

1.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发展先行区。加快推进东坡、彭山、丹棱省级技术创新示范县建设,建设天府新区眉山区域创新驱动改革试验区,打造以洪雅、丹棱、青神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支持县(区)和园区突出主导产业,发展以东坡、仁寿、彭山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把甘眉(铝硅)工业园区、眉山金象化工产业园区、眉山市经济开发区新区、眉山市经济开发区东区、眉山机械产业园区打造成产学研联盟整体推进示范园区,把甘眉(铝硅)工业园区、金象园区、青神经开区打造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发展新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新要素集聚区域要率先行动起来,探索创新、先行先试,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各县(区)、产业园区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的具体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实现重点突破。鼓励各县(区)、各类主体积极探索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政策和新模式,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五)放宽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遵循创新创业规律,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宽市场、放活主体,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维护创新创业主体合法权益。

1.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建立完善市场准入等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并废除妨碍创新创业的制度和规定。进一步落实“非禁即入”原则,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投资项目禁止限制清单之外领域创业。消除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种歧视性政策规定,大幅放宽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办医、办学、办文化,进入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积极探索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

2.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探索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健全事中事后市场监管体系,加强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依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消除不利于创新创业发展的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对诚实经营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对违法经营者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的宣传和培训,增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能力。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维权援助机制,缩短确权审查、侵权处理周期。完善权利人维权机制,合理划分权利人举证责任,完善行政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途径。集中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大案要案,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切实维护创新创业者权益。

4.建设完善信用体系。加快“一库五平台”市场主体信息互联共享系统、眉山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在全市各级部门使用,推进与税务、法院、人行和行权、行政审批等平台对接,规范信用信息采集、处理、评价、应用、交换、共享和服务。全面构建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市场主体信用结果广泛运用。开展“信用社区”创建活动,培育城镇社区信用文化。鼓励发展信用咨询、信用评估、信用担保和信用保险等信用服务业。

(六)完善公共服务,助力全民创新创业。

加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和资源开放共享,切实解决创新创业者面临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

1.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社(村)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创新创业资源整合,形成专业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增强创新创业信息透明度。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创业导师服务团、志愿服务团、大学生创业联合会的作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对接等服务。为创业失败者再创业建立必要的指导和援助机制,不断增强创业信心和创业能力。

2.强化基层创新创业服务支撑。围绕“1593”脱贫攻坚战略,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创业资源向贫困地区集聚,建设创新驱动精准脱贫的试验田和示范点。加强城乡基层创业人员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跨区域创业转移接续制度。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远程公益创业培训,提升基层创业人员创业能力。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开展面向基层创新创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发挥社区地理和软环境优势,支持社区创业者创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物流企业、互联网企业发挥优势,拓展乡村信息资源、物流仓储等技术和服务网络,为基层创新创业提供支撑。

3.加强创新创业资源开放共享。依法共享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建立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向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开放技术、开发、营销、推广等资源。

(七)强化政策供给,有效支撑创新创业。

充分利用现有创新创业政策,挖掘已有政策潜力,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

1.强化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创业就业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大金融支持创业就业发展基金规模,规范基金管理和使用。在科协“银会”合作基础上,探索“银行+协会+会员”“银行+公司+协会+会员”“银行+专合社+会员”等新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上市或发行票据融资,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鼓励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发挥眉山中小担保公司作用,简化核保手续,降低担保费用。采取财政贴息扶持,提高“银会合作”贴息力度,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引导资金向我市倾斜,鼓励各类天使资金、创业资金、股权基金进入我市创新创业领域。探索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特色科技支行。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支持电商平台商户小微融资。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发展。加强金融机构与团委、工会、妇联等群团合作,创新设计“青年创业”贷款。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创业就业个体和带动创业就业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2.强化财政扶持政策。“十三五”时期,市和县(区)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创新创业专项资金,采取补贴、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支持创新创业。落实小微企业、天使投资、高校毕业生创业、复转军人、残疾人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

3.强化产业配套政策。加强对创新创业项目的产业引导。利用工业用地建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不改变工业用地用途的前提下,其载体房屋可按幢、层有固定界限的部分分基本单元进行产权登记,在其办理房屋的不动产权首次登记后可依法出租或转让。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孵化园、孵化企业、小微企业等发展用地,合法合规落实土地出让优惠政策,降低挂牌出让门槛,最大限度保障用地指标。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及企业主体创办项目的,涉及用水、用电、用气、通信等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制定具体优惠扶持政策。

4.强化人才激励政策。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改善创新创业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积极提高其工资待遇,妥善解决其配偶就业、养老医疗、职务职称、子女入学等问题。探索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加大对在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核心骨干股权和期权激励力度。鼓励个人依法采取专利入股、质押、转让、许可等方式获得收益。积极争取中央、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人才来眉挂职,争取我市选派年青干部到上级机关上挂锻炼。

5. 强化政务服务政策。严格执行省定市、县两级行政许可清单制度,减少前置审批条件,降低企业准入门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三证合一”改革,加快推进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逐步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建好市和县(区)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实现“进一道门、办所有事”。认真落实“三张清单”制度,稳步推进“十项行权”进中心运行。加快建设政府大数据平台,绘制“创新创业地图”,设立“创新创业政策超市”,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集成化服务,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八)深化开放合作,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顺应创新创业的网络化、全球化趋势,发挥“高铁经济、临港经济”优势,突出“成都区位、眉山服务”,构建开放式创新创业体系,集聚各类优势资源,全方位提升我市创新创业水平。

1.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立足眉山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全面提升与成都同城化发展水平,全面深化与成渝城市群合作,进一步推进乐山、甘孜、资阳、雅安等周边市州合作,加强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完善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优化开放合作环境,健全开放型经济的政策体系,营造方便快捷、诚信守约的市场环境和政务环境。

2.打造开放式协同创新合作阵地。加快天府新区和环天府新区建设,将天府新区彭山青龙、仁寿视高区域建成全市对外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和示范区,带动一批特色外向型产业示范园区。抢抓成都新机场建设机遇,加快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建好中法农业科技园,打造具有示范效应和国际影响力的合作发展平台。完善合建园区运行机制,努力将甘眉(铝硅)工业园区建成全省最具活力的“飞地”园区。

3.促进创新创业资源双向开放和流动。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推动科技人才、科研条件、金融资本、科技成果等要素聚集和流动。积极参与国内外各项展会、博览会等活动,扩大对外交流渠道和合作领域。深入实施招商引资“376”战略,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及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市内企业、产品和人才走向国际国内市场。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协同推进机制。

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把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战“22345”创新创业攻坚作为重大任务来抓。在市、县(区)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部门(单位)之间、部门(单位)与县(区)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立足改革创新,坚持需求导向,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中面临的各种体制机制问题。

(二)加强政策措施统筹。

加强创新创业与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政策、规划和改革举措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政策协调审查制度,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系统梳理已发布的有关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抓紧推进“立、改、废”工作,增强政策普惠性、连贯性和协同性。

(三)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充分利用各类主流媒体、都市类媒体和网络媒体,通过各类赛事、公益讲坛、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树立创新创业榜样。

(四)务实推动规划实施。

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将创新创业工作成效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定期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根据创新创业最新进展和经济社会需求新变化,对规划指标和任务部署进行及时、动态调整。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期末总结评估,对规划实施效果作出综合评价,为规划调整和制定新一轮规划提供依据。

名词解释

1.两个率先:2013年4月1日,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莅眉调研,提出“两个率先”新要求,即眉山要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22345”创新创业攻坚:中共眉山市委《关于决战“22345”创新创业攻坚确保实现“两个率先”的决定》提出,实现两大目标、培育两大主体、构建三大体系、实施四大行动、落实五大政策。

3.“银会对接”模式:2012年7月,市科协与邮储银行眉山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搭建协会会员与银行的合作平台,使贷款手续不断简化、额度进一步提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产品不断创新,形成“银行+协会”合作新模式。2015年5月11日,中国科协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京联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在全国推进“银会合作”工作,眉山经验全国推广。

4.互联网+: 简言之就是“互联网+各个行业”,是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互联网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新型发展生态。

5.“4+4”产业:是指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化工及化工新材料、新型建材4大传统产业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及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6.两城三园七片:“两城”即中国泡菜城、中国竹编艺术城;“三园”即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天府花海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园区;“七片”即东坡区白马龚村产村相融示范片、彭山区彭祖养生果蔬示范片、洪雅县止戈镇五龙产村相融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洪雅县花溪柳江产村相融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丹棱县幸福桔园产业示范片、丹棱县紫玉葡萄产业示范片、青神县甘家沟桠柑产业示范片。

7.“1593”扶贫攻坚:中共眉山市委《关于决战“1593”扶贫攻坚确保实现“两个率先”的决定》提出的,一个目标、“五个一批”减贫行动、“九大领域”脱贫工程、三大保障。

8.一进两监管:一进,是指《关于推进行政权力集中运行的实施意见》;两监管,是指《眉山市“三张清单”制度实施监督办法》和《关于加强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

9.一照一码:主要指商事主体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刻章许可证、社保登记证,在商事登记部门“一表申请、一门受理、一次审核、信息互认、五证同发、档案共享”登记模式的基础上,只发放记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并赋予其相应的全部功能。这是我国商事制度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已于2015年10月1日起将全面实行。

10.三张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和投资项目限制禁止清单。

11.非禁即入:凡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企业或个人经营的行业和项目,都允许其经营。

12.先照后证:即从事后置许可经营项目的市场主体,先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再到许可审批部门办理许可审批手续。

13.三证合一:就是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

14.五证合一:在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再将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合为一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