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齐头并进 为“双城经济圈”腾飞贡献“园区力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6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2102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进程如火如荼。 
    
作为肩负着川渝两地产业协同发展重任的“主战场”,承载着“双城经济圈”产业同频共振的“希翼之地”,历经一年的布局、磨合与辛勤的创建,首批20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终于在今年5月,沐浴着初夏的阳光,迎来了正式授牌。 
   
 四川的隆昌经济开发区、宜宾三江新区、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的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綦江工业园区、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开发区、……透过这一串长长名单,记者看到,这些园区遍布川渝重点区域,覆盖了川渝重要的地理位置,像是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巴蜀大地的产业脉络之上。 
    
怎样合作,才能建成具有示范性的园区?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让产业链条互联互延互补;抓住重点,把目光聚焦在主导产业上;精挑细选,让地理位置也成为产业发展的助力……这些都是在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工作中的一个个好办法、“金钥匙”。 
   
 如今,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创建干了哪些工作?呈现出什么样的特色?未来还有怎样的布局与规划?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多方探寻,谋求一解。 

思路清晰 
    
奋力谱写川渝园区高质量合作新篇 

在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名单中的宜宾三江新区,宜宾市智威科技有限公司生意做得不小——全球约1/3的苹果无线充电器、智能遥控器,全球约一半的华为平板电脑后壳都出自这里。 
    
“去年一年在重庆的采购额有3000多万元。公司一口气签下10亿元的订单,忙不过来。”智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雄厚实力的背后,是1/3的原材料都来自重庆的资源基础。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庆企业既是我们的材料商,又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相互配套,川渝园区、企业携起手来,就是发展的正路与坦途。” 
    
像智威科技这样与重庆紧密相关的企业,在三江新区不是个例。而同为川渝地区首批“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的重庆鱼复工业开发区,正与三江新区互补互利,携手同行。 
    
错位发展,是双方合作的基本思路。宜宾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江新区内龙头电子信息企业把重庆作为存储芯片、显示屏基板等重要供应基地,而重庆方面则是把宜宾三江新区作为补链、延链、强链的重要基地,以实现共同打造长江上游智能产业联盟的目的。 
    
以清晰的思路进行错位发展,实现产业链条的互联互关,是宜宾三江新区与重庆鱼复工业园的一大特色,也是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一大特色。 
    
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创建,还有哪些特色? 
    
谈及这个问题,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产业园区处相关负责人打开了“话匣子”: 
    
首先,从“战术”上讲,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建设,高度契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纲要》明确,要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契合该目标,且对于该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其次,从重点地域上讲,示范园区建设覆盖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圈”和“两翼”重点区域,实现了双圈互动、两翼协同。20个示范园区,覆盖了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北翼的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南翼的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以及相关的区域中心城市。 
    
再从产业角度上讲,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还聚焦了中央省委明确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导产业。川渝两厅委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要求,聚焦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生物医药等6个重点产业,突出产业重点,推进产业互补。推荐的示范园区均围绕以上主导产业开展合作共建,为共同打造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提供了承载体,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从经验的探索与累积上讲,示范园区创建工作还探索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经验。川渝高竹新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互利共赢税收分享机制经验,列入成渝地区改革试点;遂宁高新区和潼南高新区联合印发《产业协同发展基金建设方案》,共建4亿元产业引导基金;隆昌与重庆荣昌在玻陶产业方面深度合作,推出的规划共绘、园区共建、产业共兴、要素共益、政策共用、交通共联、利益共享、平台共建“八共”举措…… 
   
走进今天的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川渝园区之间互补性强、合作可行性良好、发展前路可期的欣欣向荣之景可触可感。 

脚踏实地 
    
步步为营绘就协同发展蓝图 

循迹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创建之路,会看到示范园区名单的出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步步为营,稳步推进。 
    
从顶层规划来看,两地党委政府和经信部门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思想碰撞,为这条康庄大道铺石奠基。 
    
2020年3月1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明确,高水平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园区,推进各类生产性服务平台共建共享,提升区域产业链协同配套水平。 
    
3月31日,《关于印发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重点任务的通知》出台,明确要推动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一批产业示范园区,争创新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4月30日,川渝经信部门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按照重点园区合作、区域协同发展、龙头企业带动、飞地经济发展等模式,鼓励地方开展多层次合作共建。 
    
5月30日,川渝经信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两地将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成为制造业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 
    
10月12日,川渝经信部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创建管理办法》,启动首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今年1月8日,《关于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公告》公布了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名单…… 
    
5月8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正式授牌。 
    
从具体工作来看,为促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亮相,四川用最快的时间梳理出有合作意向的四川园区28个,去年4月中下旬就组织工作小组赴遂宁、内江、达州、广安、达州、宜宾、内江等地产业园区调研,又先后多次在成都、重庆召开工作对接会,会商示范园区创建管理办法和产业园区联盟筹建有关事宜。 
    
此外,在申报环节,川渝经信部门严格把关,严格按照园区申报、县区和市州推荐、两省市经信主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党组审议的程序实施。收到两省市29个市县、46个园区的申报材料,经过精挑细选确定了最终名单。 
    
在评审环节,川渝两地工业主管部门同样一丝不苟,从专家库抽选产业经济专家5人。专家组按照申报资料完整性、合作意愿、合作情况、安全环保等4个方面14条细则评审内容,对申报园区进行打分。重点考核双方园区产业基础、发展前景、空间规划、合作产业方向、协同打造产业链、合作共建平台,以及前期建立常态化机制、开展交流互访活动等内容。 
    
“评审过程中,我们最注重的是安全环保,安全环保单项不过关则直接否决。”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产业园区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两地经信部门的产业园区处一直保持着积极沟通的状态,遇到问题马上寻找解决的路子,这是工作推进的前提。”该负责人谈到。 
    
记者了解到,2020年,双方重点合作项目投资逾870亿元,川渝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万亿元。其中,四川4.5万亿元,重庆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下一步,川渝将继续聚焦两地优势产业,持续推进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站在“十四五”的时代潮头上,川渝齐头并进,迎风起舞,以稳扎稳打的工作作风和不断累积的宝贵经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腾飞贡献“园区力量”。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