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在促进实体经济更好发展的过程中、在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获取应得收益、实现持续发展——这一观点,目前已成为银行界的共识。但银行如何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则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专业能力和运营效率入手,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水平得以全面提升。其做法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满足多样化需求
支持川企“走出去”
四川省内某从事高科技产品研发、生产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78家子公司,其中海外子公司共7家,集团年营业收入逾300亿元人民币,年累计收汇8亿美元。随着该集团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对跨境资金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来,该公司与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建立跨境外汇资金池业务合作关系,集中管理境内外12家成员企业外汇资金,通过跨境资金池在该行实现跨境资金调拨4亿美元。
“在兴业银行的帮助下,我们优化了集团资金配置,提高了集团资金收益率和跨境资金调拨便利性,降低了资金管理成本和汇率风险,‘走出去’的信心更足了。”该集团有关人士说。
像支持这家企业一样,2017年,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客户结构,以极高的专业能力和最快的运营效率大力支持“走出去”企业,为四川装备设备出口、高新技术出口、农产品出口等企业,提供全流程的贸易融资。同时,针对汇率双向波动加大,“走出去”企业避险趋势明显,该行适时引入套期保值机制,利用期货及衍生工具,帮助企业规避生产经营全过程价格波动风险。此外,还积极搭建同业合作平台,加大与境内外同业的合作力度,满足客户多样化融资需求。截至2017年11月末,该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相关贷款合计63.5亿元。
打通“中梗阻”
支持创业创新
2015年开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星火燎原,支持科技创新、创新驱动重要发展战略,但同时科创型企业由于轻资产、高风险等特征往往很难符合传统银行风控要求,融资难成为限制科创型企业发展的“中梗阻”。如何创新服务模式,加大对科创型企业的金融供给,引发众多商业银行的思考与探索。
致力于打通“中梗阻”,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积极为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在管理机制方面,该行设置专岗负责科创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宣导、审查审批工作,逐步向专业化、模式化转变,成为兴业银行总行于2017年6月在全国设定的10个科创金融重点业务区域之一。在产品支持方面,该行以产品为驱动,紧贴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债”带“投”,以“投”促“贷”,通过“债权”与“股权”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对初创期和早、中期科创企业的服务能力,同时辅以便利优惠的小微企业专属结算支付和现金管理方案。通过“公私”联动,全面构筑“科创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该行还积极拓展存货质押、银保合作、专利权质押、股权质押、订单贷等多种担保模式,弥补科创企业第二还款来源较弱的不足。
增加客户价值
提升服务中小企业水平
过去,企业在银行开基本户,按传统要提交诸多原始资料、填写各式复杂单据,即使这些材料全部具备,往往要耗费一两个小时。去年3月20日,兴业银行成都分行按照总行统一部署,推出移动端对公开户,企业客户申请开户当天只需通过兴业银行微信服务号进行简便预约,在线下网点仅需 30分钟即可完成全部开户手续,无须手工填写复杂的申请单据和等待。次日,只需到银行网点留下企业负责人印鉴和在相关手续上盖章签字即可。
四川南阁子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股东之一刘一成是这一开户方式的尝试者之一。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一信息后,去年4月6日下午便决定尝试这一开户方式。在关注兴业银行官方微信服务号后,点击“服务预约”,进入“预约对公开户申请”界面,完成“选择预约网点”“填写企业信息”“选择开通服务”“上传证照文件”四个预约步骤,全程不超过3分钟。当天下午,收到开户预约成功的短信通知。第二天,也就是4月7日上午,刘一成携带相关材料到预约网点,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整个开户手续。开好户的刘一成感觉很好,他感慨地说:“感觉看份报纸的时间就办好了,很高效。”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营业部会计主管王荻介绍,截至2017年末,仅成都地区就有4801家企业运用这一开户方式在兴业银行开户。
这只是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响应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增加客户价值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以客户为中心,依托优势产业,走访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园区企业、基金公司、创投机构,通过搭建平台,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广泛服务中小企业客户。去年11月末,该行分别与省市国税局、地税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征信互认、信息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