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纺织之光”颁奖大会:新材料是亮点 产学研成果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25   浏览次数:1010
0
核心提示:  11月24日,纺织之光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颁发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其中
   11月24日,“纺织之光”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颁发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其中,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共93项:一等奖项目11项、二等奖项目42项、三等奖项目40项。
 
  会上同期颁发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2015年度“纺织之光”教师奖、学生奖,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为164项,“纺织之光”优秀教师奖21名,其中1名教师获得“纺织之光”教师特别奖。“纺织之光”学生奖147名,其中2名学生获得“纺织之光”学生特别奖。另有13个项目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会上同时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1人,奖励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6家,突出贡献个人4名。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原会长杜钰洲,副会长兼秘书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高勇,副会长孙瑞哲、杨纪朝,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夏令敏,中纺联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中纺联顾问陈树津、张延恺等出席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王天凯、杜钰洲为捐赠单位授牌。中纺联各部门、各专业协会负责人,以及会议表彰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院校教师与学生获奖代表600余人出席大会。
 
  孙瑞哲用五个特点总结了本年度科学进步奖的获奖项目:一是高性能纤维材料制备及产业化应用取得新成果。今年的获奖项目中有15项属于纤维材料领域的成果,占获奖总数比例较高。其中,“干法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是高性能纤维的原创技术,并已经成功应用于高温滤材等领域。二是装备自动化、生产智能化成果集中涌现。“粗细联合智能自动粗纱机系统”的产业化应用,加快了纺织企业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水平。三是产业用纺织品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取得突破。“功能性篷盖材料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取得成功,打破国外在轻质自清洁聚四氟乙烯膜结构材料的垄断,提升了我国篷盖材料加工技术水平。四是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助推传统纺织产品向高端化发展。“新型高档苎麻纺织加工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系统地解决了高档苎麻纺织加工关键技术,对苎麻产业升级起到行业示范作用。五是相当数量获奖项目为产学研联合攻关,大中企业共同参与。在今年获奖的93个项目中,有44项属于产学研联合攻关成果,占比达到47.3%。
 
  孙瑞哲指出,“十三五”是我国由纺织大国建成纺织强国的重要时期,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创新第一动力地位,还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打造行业人才红利新优势。此外,还应当注重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更深层次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活动,建设良好的创新文化与人才制度。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 Copyright 2007-2013 中国中小企业四川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06773号
展开
  • 手机扫一扫